首頁 搜尋
張慧玲 - 搜尋結果
如果您不滿意這個結果,請另下其他關鍵字搜尋
疫情下的街坊眾生相
街上開了廿年的乾洗店,解封前業績掉了三成,換季時需求稍稍回溫,不多時又跌回三成。老闆哀怨地說,店面是自己的,唯一的員工是兒子,一時的衰退或許還挺得過,但他就怕常客改變習慣,疫後也不回來了。我問:「何不趁機把店收了,改當包租公?」老闆把目光瞥向兒子:「還不是為了他!」
疫情下的斷捨離
季節交替,疫情尚未遠去,內閣倒吹搬風,有人春風得意迎新職,自有人壯志未酬斷捨離。放話文化休灰了有為文官的志氣,也攪得520前的博愛特區烏煙瘴氣。
一隻新病毒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即便在中國染疫之前,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為全球經濟發展貢獻了可觀的和平紅利,但像川普這類為數不少的白人自大狂,仍不肯面對時不我予的現實。
口罩之亂下的庶民日常
在諸多搶口罩的故事中,最令我側目的,是網紅兼台北市議員「呱吉」邱威傑的親身經歷。他貼文自曝與助理帶了一盒口罩搭計程車,結果司機提議將口罩抵車資。沒想到,向來被用後即丟的口罩,竟然有成為準貨幣的一天…
「抓小熊」精神勝利法
自從維尼與跳跳虎被「文創」成中美領袖,前者在台「被抹紅」以來,若有小孩天真地吵著要買維尼布偶或衣服,大人們可能就要考慮再三,唯恐穿維尼出門會被政治狂熱者鄙視或質疑。
初冬裡的兩抹粉紅
今年因為反送中抗爭延燒,洋紫荊作為香港區花,被抗爭者當成宣示頭貼,在台灣亦沾染了更多政治色彩。也因此,今年轉角再遇洋紫荊,除了季節的驚艷,又多了五味雜陳的感慨。
有意思的「鯰魚」效應
近來因為兩戶新鄰居搬入,這種各掃門前雪的情況,竟出現微妙變化。先搬進來的A君夫婦與一對上小學的兒女…總是笑臉迎人,無形間提高了住戶在中庭偶遇時的交談頻率與長度。
年輕的送行者
我接觸到的年輕送行者遠比預期多:年輕的念經師父、年輕的誦經團員、年輕的大體化妝師、年輕的禮生。他們開口超渡、舉手投足、應對進退,在在展現屬於這一行的專業與自信。
長照社會的動容風景
在長照關係裡,焦點總是在被看護者身上,看護者的付出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如果看護者是家人,更可能因為彼此觀念不同而磨損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