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拍板」,將證交稅中當沖交易減半徵稅之時程再度延長三年,成為台股一大利多,也讓熱愛「沖沖樂」的股民為之振奮。不過,也引出部分反對者高聲疾呼,認為當沖降稅延長將使「強心劑成為慢性處方」,且股市交易更將淪為「一座賭場」。
近兩年來熱錢持續湧入國際股市,吸引眾多年輕人紛紛趁勢加入股市戰場,台股當沖交易金額不斷創下新天量。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集中市場日均當沖戶已突破21萬、成交金額高達2,610.4億元,年增近三倍。市場流傳不少「少年股神」傳說,大批年輕「沖浪客」加入當沖行列。
即便擁有30年股市經驗的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以自身「當沖三年僅賺一萬元」的經驗勸戒,「當沖制度」儼然仍是「口袋不夠深」的小資族最愛。甚至導致違約交割頻傳,讓不少新手投資人當不起「少年股神」,反倒成了「韭菜」,也使「當沖降稅」延長決定惹來不少罵名。
小資族受制於資本少,又渴望快速獲利,「鋌而走險」從事當沖交易或投入高槓桿的投資項目似乎成為捷徑,惟股市小白「當沖」往往有賠了證交稅、忽略長期投資、不夠了解個股等「三大盲點」。股市老手也坦言,年輕投資人過度執著於個股漲跌,建議反而可善用定期定額、ETF等穩健型投資。
台股近年來動輒幾千億成交金額,是源自於近年來市場資金氾濫,然而過去十年來市場卻未能見到此般榮景。業界人士指出,「當沖本無罪」,即便部分人士將當沖做為拉大槓桿之工具,仍不能將其斷定為「賭博」,惟投資人應確實了解「投資一定有風險」,市場如何教導投資人具備風險意識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