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保名 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生、消防機關主管
古有語出《禮記‧檀弓下》的苛政猛於虎,今有制度如猛虎。10月3日台中市大雅區一處鐵皮工廠火警,火滅了,也留下2具令人扼腕的遺體,還有2個破碎的家庭。
從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資料,自102年及至今年10月3日這一次,共計有27位消防員在執行任務時不幸殉職,且更令人驚訝的是,殉職人員的年紀有七成處於20至36歲間。一名專業消防人員培養極不容易,有這麼多人數及高比例的年輕消防人員在短期間殞落,已是我們社會的重大損失。但本文想探討的是,我們國家、以至於相關單位是否有從慘痛教訓中成長省思呢?
歷年來的重大事件,如104年桃園市保齡球館火災、107年敬鵬工業公司火災等,都震驚社會,甚至回推到94年高雄市左營區家具行大火,大部份火災場域都是易塌陷、堆積大量易燃物品,以及化學物品或地下密閉空間等高風險場所,百分之百造成消防人員意外傷亡,在相關管理制度沒有精進下,憾事一再發生。
依筆者所見,關於違章建築、危險物品工廠等場所,攸關此類場所的業管部會機關,應統籌制定相關規範並嚴格要求,如嚴格檢討其是否符合建築、地政等規定,各縣市毒災應變隊的成立、制定特定於此場所之自我防火(災)管理制度,並法定該管理權人應於災害發生時於現場提供救災單位危險物品種類等客觀資訊,及加重違反相關規定罰則。
關於消防人員部分,因各消防機關均隸屬地方政府,於服裝、勤休及為民服務等體制上均有差異,是故面對此類高風險災害時的機制亦不盡相同,因此,除了由中央訂定專案於期程內盡速補足人力缺口,應統合各縣市消防機關面對此類場所的意見與搶救流程外,且逐步建立模擬場域以供各縣市人員教育訓練,並持續增加每年訓練人數,並數據化訓練成果以執行滾動式檢討跟進步。
「消防不需要英雄」。每當電視畫面的敬禮儀式,及高喊「任務結束了」,內心總是百轉千迴,殉職同仁卸下了肩膀的重任,此時各單位更應扛上他們的使命,為更多人的生命財產保障努力,因此統籌各部會專業意見、建立體系與觀念同步的制度,及照顧消防人員身心理各層面的機制,在在期待各界加快參與探討與努力。
面對一個個弟兄們的熱血與寶貴生命,我們的「任務」還沒有結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