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後,大量的半導體需求把台股帶到新高峰,但在全球與病毒共存後,晶片需求開始減緩,台積電也因此跌落神壇,究竟主導台灣經濟的半導體,未來後市會如何呢?
本集邀請到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與觀眾探討台灣的經濟支柱「半導體」!
半導體產業鬧人才荒
中美爭霸,打亂產業分工體系,引發全球產業鏈重整,造成全球晶圓供應鏈失調;台灣是全球晶圓製造的領先者,2021年晶圓代工在世界占比65%,先進製程占比超過70%,引發先進國家以舉國之力加速晶圓製造本土化。台積電2021年被強壓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將於2024年量產、月產5奈米製程晶圓2萬片,需要2,000位員工,但面臨人才招募困境;台積電位於日本熊本的12吋晶圓廠,也將於2024年底量產,月產能55,000片,人才招募也同樣艱難。
我國2021年5月修訂「產學創新條例」,教育部不久就核定4所學校(成大、陽明交大、台大、清大)成立半導體學院,於12月底前都已正式成立;「半導體學院」確實可應急解決晶圓產業未來人才短缺問題。韓國教育部只表示要學習台灣設立「半導體專業」,就遭到韓國大多數教授反對,理由是大學不是培訓技術工人的地方。多年來,我政府及各產業受困於五缺(水、電、土地、人工、人才),且產業高度聚焦於電子及精密儀器業,若國家資源再額外大量投入半導體,將造成資源排擠,恐更影響其他產業發展。